Table of Contents
前言
喜歡玩攝影(不管是靜態還是動態)的初學者玩到某個階段,內心總會有股聲音問自己:「我是不是該買一台好一點的相機了呢?」
若你的答案是「YES」的話,接下來就要面對一連串的問題
「我的預算是多少?」
「我要買什麼樣的相機?」
「一堆參數與功能,到底該怎麼挑,才適合我呢?」
本篇將教你選購一台相機前須考量的10大因素,以及2021年推薦的最佳相機。
請注意,本篇所推薦相機是以「動態攝影(也就是拍影片)為主,靜態攝影為次」的「戶外用相機」,所以所著重的評價重點會偏向給有室外影片拍攝需求(例如:Vlog、旅拍、日常紀錄等)的新手喔。
2021年最佳旅遊相機推薦
在進入詳細介紹以前,先講重點,直接進入大家最想知道的最佳相機推薦
預算20,000-30,000NTD ,追求輕巧便利、隨拍隨用、比手機好一些的畫質。適合生活紀錄、Vlog、自拍、輕裝旅拍的使用者
預算30,000-50,000,追求輕巧機身又講究高性能影像品質。適合中裝旅拍或影音YouTuber或創作者。
預算50,000以上,追求電影感影片品質優先、重量其次。適合專業旅拍、影音創作者及接案攝影師
(此評價是匯集專家建議、網路資料、網友推薦及拍攝經驗而整理出來的推薦列表供大家參考,實際上還是要依個人需求挑選適合自己的相機喔)
購買相機前你必須知道的觀念
1.手機與相機的差別
很多人會問:現在手機攝影功能越來越進步,我還需要買相機嗎?
先講結論:還是需要,但有個前提,就是你的設備已經趕不上你的技術了。也就是影片拍攝技術已經有一定的基礎,而需要精進設備來提升影片的品質。
影片要拍得好,主要靠 1.技術純熟度 2.設備專業度
而技術永遠是最重要的
“若你不知道怎麼運用,再好的相機也沒有用;若你知道怎麼運用,手機也能拍出好畫面”
若你平常手機都沒在拍,突然想買相機,建議你還是再思考看看
但假如你平常已經有拍影片的習慣,但覺得就是少了一點質感與畫質,那相機的確能提升你的畫面品質,帶來相當大的助益。
相機能達到但手機無法達到的效果:
- 感光元件通常較小,在低光環境拍攝時將出現雜訊,手機明顯不足相機。
- 絕大多數手機的焦距與光圈值是固定的,不可調整,想拍出淺景深效果或特殊焦段的畫面不容易,對於寫真、創作來說就難以突顯出主體。
- 對焦速度與平順度不如相機,在拍攝動態影片時,常會出現對不到焦或對焦突兀的感覺。
- 手機相對相機而言,儲存空間有限,許多手機又已去掉了插SD卡的功能,對於影片創作而言,空間很容易滿,儲存不便。
當然,還有許多差異,若想了解更多,可以觀看以下影片。
2.類單、微單、與單眼的差別
接著,就是新手最常問的問題,「我到底該買類單、微單還是單眼?」
先來看一下這些相機名詞的差別
分類 | 名稱 | 換鏡 | 特色 |
單反 | 單眼(DSLR) | 可 | 光學觀景窗,所見及所得、預視不延遲體積較大、重量較重 |
無反 | 微單(MILC、EVIL) | 可 | 無反光鏡,被電子觀景窗所取代,所以機身較單眼輕、薄可換鏡頭價位中等 |
無反 | 類單(SLR-Like) | 不可 | 像單眼相機,但不能換鏡頭,像一般數位相機,但有拍攝模式轉盤。價位較親民 |
一般數位相機(DC) | 不可 | 無拍攝模式轉盤 幾乎已被手機取代 |
簡單來說:
- 有光學觀景窗的稱單反相機,其餘則稱無反相機
- 鏡頭能拆換,通稱「單眼相機」,
- 鏡頭能拆換但體積較小的一種,稱為「微單眼相機」,而都具備 「A / S / M 」拍攝模式切換轉盤;
- 不能換鏡頭,也具備攝影模式轉盤,稱之為「類單眼相機」
- 不能換鏡頭也沒有攝影模式轉盤的,就是「一般數位相機」
我適合買類單、微單還是單眼?
- 若以輕便為第一考量,沒有打算換鏡頭,對於畫質的要求只要比手機好即可,想用來拍一般日常攝影、旅遊紀錄與自拍、Vlog – 可考慮選擇類單
- 若想重量輕一點,又想畫質好一點,且希望在特定場合提供更好的拍攝效果,未來有想要繼續鑽研攝影,更換不同鏡頭 – 可考慮選擇微單
- 若攝影錄影我都要高畫質,想要有最真實的拍攝體驗(所見及所得的光學觀景窗及清脆的快門喀擦聲),且希望走專業路線,再重我也扛得住 – 可考慮選擇單反相機
因為本篇主要以戶外影片創作新手為主,單反相機不管在價位或重量體積上都不太適合,所以會以介紹無反相機(類單與微單)為主喔。
動態攝影相機選購指南 – 挑選相機的10大考量因素
了解相機基本的分類後,接下來就是了解挑選的考量因素了,以下整理了10點購買動態攝影相機的挑選重點:
- 用途
首先,一定要清楚定位你的用途,也就是你想拍什麼樣風格的影片與使用情境,大概可分為:
- 平常生活紀錄Vlog
- 冒險旅遊的紀錄片
- 專業拍攝的電影感影片
- 預算
不管想要怎麼樣的需求,口袋深度還是最現實的考量。
當然,一分錢一分獲,越新、越高級的當然越貴。
但若想要好又不想花太多錢呢?其實買二手的也是個權衡的選擇之一。對於攝影而言,換機是常有的事,所以有些二手相機其實並不差,只是原使用者升級捨棄而已。
另外,許多款式都會不斷推出好幾代(通常會以英文或羅馬數字標示,如Mark 3、Mark 4或 III、IV),若預算有限且不需更新款的功能,購買同款前一代相機也是可以考量的選項喔!
當然,如果你就是想要新的,這裡給你一點個相機價位概念
- 15,000元以內只能買得到一般數位相機(傻瓜相機),建議你還是用手機吧
- 基本類單相機大概介於15,000-30,000元之間
- 較高級的類單或初階微單(不含鏡頭)大概介於30,000-50,000元之間
- 高階微單或單眼則在至少50000元以上
- 重量
挑選旅遊相機時,重量其實非常重要,它將影響你出門時願不願意帶上。
即使他的各項功能再怎麼好,畫素再怎麼高,如果出門時你會猶豫”這次要帶它出門嗎? 可是好重喔….”,那建議你還是挑一個輕一點的相機吧。
- 動畫解析度(畫質與幀率)
對於動態影片拍攝,除了要考量解析度之外,幀率也是非常重要的。若你的影片主要是拍Vlog為主,那其實一般的1080p 30fps就足夠了。但若你的影片有慢動作(通常慢動作看起來會更有電影感)的需求,建議至少要1080p 60fps。
但要記得,有些相機高幀將會犧牲解析度(大部分中高階相機1080p可拍攝120fps但若拍攝4K,則通常只能60fps)。此外,有些高幀數模式不支援收音或自動對焦等參數。
- 感光元件片幅大小
感光元件大小直接影響成像的畫質與低光拍攝的效果。若你需要在夜晚拍攝,越大的感光元件將能拍出越清晰乾淨的畫面,景深效果也越好。
但相對的它也影響體積、重量(當然也有例外,如SONY A7C)及以後能購買的鏡頭種類。
感光元件片幅由大到小大概是這樣排列:
全片幅→APS-C→m3/4→1吋→1/2.3→1/3
既然你已經選擇購買相機,就表示你想要有比手機更好的畫質,建議至少要一吋以上。
- ISO
ISO是在低光環境下維持畫質的關鍵彌補手段,若有夜晚拍攝的需求,這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各家廠牌都已可達到高ISO又很乾淨的畫面,但若真的要比較的話,SONY還是略勝一籌的。
- 自動對焦
自動對焦對於拍攝影片來說非常重要,尤其是拍攝移動的物體或在移動中拍攝時。拍攝影片的自動對焦與拍照片的有很大的差別,因為拍片時無法一直半壓快門或點選螢幕來對焦,而且對焦速度不像拍照只需考慮快速,還需平穩。
所以若你想拍Vlog或運動中的物體,挑選相機時最好能選擇有人臉對焦或人眼對焦的。
目前市面上自動對焦能力比較好的品牌有SONY、Canon及Panasonic,其中SONY算是目前比較略勝一籌的。
- 內建穩定器
現在市面上的相機都陸續推出機身防震功能,若沒有太大幅度的抖動,幾乎可以拍得像拿穩定器一樣,絕對是在沒有額外買穩定器拍攝影片時非常有用的利器。
另外,像SONY A7C可使用SONY獨有的Catalyst Browse軟體在後製時利用演算法做減振,但代價是需要時間計算,畫面也會稍微有部分被裁切。
- 翻轉螢幕
若你有自拍Vlog的需求,翻轉螢幕絕對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另外,拍攝時往往會需要從低角度或高角度拍攝,這時候有翻轉螢幕將讓觀看螢幕畫面時方便許多。
- 收音
收音其實是大家很常忽略的考量因素,但聲音往往大大的影響影片的觀賞品質。
幾乎所有的相機都有內建麥克風,但通常都屬於非指向型的麥克風,也就是風聲、周遭雜音都會同是被錄進去。
少數較低階的單眼可能只有內建麥克風而沒有3.5mm收音孔可以外接指向型麥克風。
其他考量因素
- 續航力
- WIFI
- 錄影時間
- 防水
動態攝影相機推薦
市面上相機品牌琳瑯滿目,若只想挑選用來「拍照」的相機,那有超多可以選,包含日系的Nikon、Canon、SONY、Panasonic、Fuji、Olympus、Pentax, RICOH等,歐系的Leica、哈蘇、Contax等。但是,如果要選適合「拍照」及「拍影片」的相機,那大概就只剩Canon、SONY、Panasonic比較建議了。當然,其他廠商也正不斷的急起直追,但這裡的推薦還是會以以上三家為主喔。
最推薦的三款類單
1. Sony RX100 VII -全方位新手相機
SONY RX100系列口袋機已經出到第七代,非常輕巧(僅290g),適合旅拍、vlog。Sony RX 100系列相機最大的優點即是它的對焦能力,0.02秒的自動對焦及即時追蹤與即時眼部偵測自動對焦非常適合拍攝運動中的物體,例如小孩玩耍或寵物奔跑等。
很適合YouTuber、親子出遊、旅遊運動型的使用者選購。
價位並不算最便宜的旅遊相機,但若預算比較緊的人,也可以考慮上幾代的型號,例如RX100 M4 或 RX100 M5。
- 優點:
- 內建拍攝優質影像所需的一切功能,包含:廣焦段(24-200mm)大光圈(f2.8-4.5),翻轉螢幕,外接麥克風孔,4K/30P錄影,臉部跟眼部即時追焦,內建防手震。
- 對焦速度與準度快,會比Canon G7x Mark好
- 機身輕巧(302g),體積小,塞在口袋都沒問題
- 有觀景器與上翻轉螢幕,拍照錄影都適合
- 缺點:
- ISO值大概只能開到6400左右,所以拍攝夜景會有點吃虧,
- 不能換大光圈鏡頭,想要拍攝背景模糊的影片會有點吃力。
- 內建麥克風普通
- 雖有外接麥克風孔,但沒有熱靴,需另外買支架來裝麥克風
- 上翻螢幕,自拍時常會習慣往上看,較不方便
2. Canon G7X M3-CP值最高新手入門相機
Canon G7X Mark 3也是另一款非常熱門的類單相機,價格非常親民,CP質高。功能雖然並非最強大,但是收音倒是比SONY好一些。不管是想拍YouTube、旅拍Vlog都非常適合。若預算想再低一點,上一代G7X Mark 2也是YouTuber、Vloger都非常推薦的一款。
- 優點:
- 翻轉螢幕
- 優質內建收音麥克風
- CP質高
- 內建閃光燈
- 缺點:
- 固定鏡頭
- 對焦速度較慢
- 沒有4K
3.Panasonic Lumix LX100 II-大光圈旅行隨身相機
有著同價位中較少見比一吋還要大的M4/3片幅與驚人的F1.7大光圈,加上4K的解析度,可以拍出銳度非常高且淺景深的畫面。另外,整體機身轉盤非常多,各項參數都可使用實體轉盤來調控(包含快門速度、光圈大小、曝光補償、焦距等),不像一般相機只能在螢幕裡面調整,在拍攝手感與速度上會好上許多。
當然,若你若你只是初學者,不知道如何條這些參數,也可以將全部轉到AUTO模式,就能自動根據拍攝物調整各項參數,可說是新手、老手都非常適用的一款拍照/拍片相機。
- 優點
- 1吋感光元件與4K解析度,畫面更清晰銳利
- F1.7大光圈,輕鬆拍出淺景深畫面
- 轉盤多,拍攝手感與速度都能提升
- 缺點:
- 沒有翻轉螢幕
- 不具備 3.5mm Mic 音訊輸入,無法外接麥克風
- 變焦速度不可調整
4.SONY ZV-1 -YouTube網紅、Vloger最佳自拍相機
完全就是為Vloger 與 YouTuber精心設計的錄影相機,雖然拍攝上與RX100規格上是差不多,但增加了產品展示模式與一鍵景深模式,對於開箱、產品介紹的YouTuber與愛自拍的網紅來說非常方便。
- 優點:
- 有付兔毛,減少風噪聲,提升收音品質。
- 比RX100系列更輕(塑膠機殼)
- 內建提把,握持感更好
- 側翻式螢幕,自拍時最方便自然,錄影時也不會一直向上看
- 產品展示模式,可快速對焦鏡頭最前方的物體
- 一鍵景深模式,新手也能馬上拍出淺景身效果畫面
- 缺點:
- 沒有觀景窗
- 沒有閃光燈
- 無實體功能轉盤,改為螢幕顯示電子式轉盤,手感與操作速度較差
2021推薦類單比較列表
圖片 | ||||
廠牌 | Sony | Canon | Panasonic | SONY |
名稱 | DSC-RX100 III | G7X Mark III | DC-LX100 II | ZV-1 |
類型 | 類單 | 類單 | 類單 | 類單 |
推出日期 | 約 2019 年 7 月 | 約 2019 年 7 月 | 約 2018 年 8 月 | 約 2020 年 5 月 |
特色 | 各方面數據平均,物超所值 | 專為社群媒體創作而生,高CP值 | 大光圈隨身機 | 專為Vlogger、YouTuber打造之自拍相機 |
價格 | 促銷價29,980元 折扣後價格29,081元 | 促銷價19,690元折扣後價格18,990元 | 促銷價24,900元折扣後價格22,908元 | 促銷價19,980元折扣後價格19,381元 |
畫素 | 2010 萬像素 | 2010 萬像素 | 2177 萬像素 | 2010 萬像素 |
感光元件大小 | 1吋 | 1 吋 | M4/3 | 1吋 |
最大光圈 | F1.8~F2.8 | f/1.8-2.8 | F1.7~F2.8 | F1.8 – F2.8 |
焦距 | 24 mm 至 200 mm | 24 mm 至 100 mm | 10.9 mm 至 34 mm | 24 mm 至 70 mm |
動畫解像度 | 4K:3840 x 2160 (24p/25p/30p) HD:1920 x 1080(24p/25p/30p/50p/60p/100p/120p) | 4K:3840 x 2160 (30p) HD:1920 x 1080(30p/60p/120p) | 4K:3840 x 2160 (25p/30p) HD:1920 x 1080(24p/25p/30p/50p/60p) | 4K:3840 x 2160 (25p/30p) HD:1920 x 1080(24p/25p/30p/50p/60p) |
ISO感光度 | 100 – 12800 | 125 – 12800 | 100 – 25,600 | 100 – 12800 |
自動對焦 | 自動 AF(AF-A) 單點 AF(AF-S) 連續 AF(AF-C) 直接手動對焦(DMF) 人類/動物眼部自動對焦(可在 AF-C 模式使用) 手動對焦(MF) | TTL 對比偵測對焦系統 人面對焦 人面追蹤 支援自動對焦鎖 | 臉孔識別 眼睛偵測 追蹤對焦 | 自動 AF(AF-A) 單點 AF(AF-S) 連續 AF(AF-C) 直接手動對焦(DMF) 人類/動物眼部自動對焦(可在 AF-C 模式使用) 手動對焦(MF) |
機身防抖 | 4 級光學防震 | Hybrid IS 光學防震 | Power O.I.S. 光學防震 | SteadyShot 光學防震 |
重量 | 290g | 302 克 | 392g | 294 克 |
接口 | USB 2.0 High Speed、Micro HDMI Mini、3.5mm 收音孔 | USB 3.1 Gen 1, HDMI | USB 2.0 Micro-B、Micro HDMI(Type-D) | USB 2.0 High Speed、Micro HDMI Mini、3.5mm 收音孔、多介面熱 |
續航力 | 320張照片、160分鐘影片 | 235張 | 340張照片、40分鐘影片 | 約 260 張 |
最推薦的微單(無反)向機
1. Sony A7 III -最受歡迎半專業型全幅微單相機
索尼A7 III可說是自2018推出以來到現在仍非常受歡迎的全片幅無反相機。過去幾年,索尼一直處於動態攝影技術的主導地位,它的傳感器技術,聚焦速度和動態範圍都非常強悍,同時也比競爭對手便宜。
另外,還有非常多專業級的功能,如4K/30P、雙SD卡夾、機身防震、立體Mic接口、支援調色s-log與高寬容度HLG格式方便後製等,對於想要從事影像創作行業的新手來說,是個非常值得擁有的好相機。
- 優點:
- 4K全面幅優質影像
- 高ISO,低光拍攝暗部細節也能非常乾淨
- 對焦速度超快
- 雙記憶卡槽
- 缺點:
- 翻轉螢幕可反折角度太小,不能反180度
- 可用的鏡頭較少、偏貴
單機身(平輸):
單鏡組(平輸):
2.Sony A7 C – 史上最小全幅無反相機
索尼A7C應該是由史以來全片幅無反相機裡最小台的,雖然規格與A73幾乎一樣,但重量卻足足少了100多公克,雖然許多較專業的功能都被閹割掉了,但是對於新手而言,去掉這些功能並不太影響操作與使用,且價格也較親民。
- 優點:
- 180度側翻螢幕
- 對焦系統比A7 III還提升
- 缺點:
- 觀景窗縮小,不太容易觀看(戲稱魚尾紋產生器)
- 相較A7 III,少了前轉盤、後十字搖桿、三個可自訂鍵與單SD卡槽
單機身:
單鏡組
3. Sony A6600 – 入門款高性能APS-C微單相機
如果你想找一台輕巧、性能高,但嫌以上介紹的微單稍嫌貴了點(加了一支全幅鏡大概也要6, 7萬左右),那可以考慮買APS-C片幅的SONY A6600,它是A6000 系列中的旗艦款,融合了A6300的425點相位自動對焦、A6500的五軸機身防手震與A6400的眼控對焦,有可翻轉螢幕,其他功能跟A7 III幾乎一樣。
- 優點:
- 相較A6400,我持感較厚實、且有機身防抖
- 跟A73一樣的大容量電池,一顆底兩顆,續航力大提升。
- 有3.5mm耳機接孔(a6400沒有)
- 缺點:
- 無內建閃光燈
- 錄影鍵位置設計在角落且較小,不太好按
單機身
單鏡組
2021微單比較列表
Sony | Sony | Sony |
A7III | A7C | a6600 |
微單 | 微單 | 微單 |
約 2018 年 2 月 | 約 2020 年 9 月 | 約 2019 年 8 月 |
影視創作最受歡迎半專業級全幅相機 | 史上最小全幅無反相機 | 輕巧、高性能APS-C相機 |
單機身(平輸)促銷價54,800元折扣後價格51,512元 單鏡組(平輸)促銷價65,900元折扣後價格61,946元 | 單機身(公司貨)建議售價50,990元促銷價50,980元 單鏡組(公司貨)促銷價59,980元 | 單機身(公司貨)促銷價41,979元折扣後價格40,720元 單鏡組(公司貨)促銷價52,979元折扣後價格51,390元 |
2530 萬像素 | 2530 萬像素 | 2500 萬像素 |
35mm 全片幅 | 35mm 全片幅 | APS-C |
視鏡頭而定 | 視鏡頭而定 | 視鏡頭而定 |
視鏡頭而定 | 視鏡頭而定 | 視鏡頭而定 |
4K:3840 x 2160 (24p/25p/30p) HD:1920 x 1080(24p/25p/30p/50p/60p/100p/120p) | 4K(24p/25p/30p) HD:1920 x 1080(24p/25p/30p/50p/60p/100p/120p) | 4K(24p/25p/30p) HD:1920 x 1080(24p/25p/30p/50p/60p/100p/120p) |
100 – 51200 | 100 – 51200 | 100 – 32000 |
自動 AF(AF-A) 單點 AF(AF-S) 連續 AF(AF-C) 直接手動對焦(DMF) 手動對焦(MF) 支援人類/動物眼部自動對焦(可在 AF-C 模式使用) | 自動 AF(AF-A) 單點 AF(AF-S) 連續 AF(AF-C) 直接手動對焦(DMF) 手動對焦(MF) 支援人類/動物眼部自動對焦(可在 AF-C 模式使用) | 自動 AF(AF-A) 單點 AF(AF-S) 連續 AF(AF-C) 直接手動對焦(DMF) 手動對焦(MF) |
5 軸 5 級感光元件防震 | 5 軸 5 級感光元件防震 | 5 軸 5 級機身防震 |
650 克 | 509 克 | 503 克 |
USB 3.1 Gen 1、Micro USB、Micro HDMI(Type D)、3.5mm 耳機、3.5mm 收音孔 | USB 3.2 Type-C、Micro HDMI(Type D)、3.5mm 耳機、3.5mm 收音孔、多介面熱靴(附數碼音效介面) | Micro USB、Micro HDMI(Type D)、3.5mm 耳機、3.5mm 收音孔 |
約 610 張(觀景器);約 710 張(LCD 屏幕)(CIPA 標準) | 照片:約 740 張(LCD 屏幕) 影片(持續錄影):約 135 分鐘(LCD 屏幕) | 約 720 張(觀景器);約 810 張(LCD 屏幕)(CIPA 標準) |
結論
挑選一台適合自己的相機算是影創新手很重要的大事,但若你決定踏上這條道路,請還是記得一句老話:
你並不會因為擁有一台較好的相機而瞬間變成高手
不斷的練習與學習新技能才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
當你發現你的技能已經超越你的設備,買台更好的相機才能完美的發揮它應有的功用。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有拍攝影片需求的影創新手有更全面的相機挑選方向與概念。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拿著現有的手機或相機多出去拍拍吧!
一台願意帶出門、隨時記錄生活的相機,才是最適合你的相機!
延伸閱讀:
想買一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