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影片教學

【2022】旅拍影片終極教學攻略-新手必學事前準備、拍攝、後製剪輯觀念大公開!

旅拍,也就是旅遊+拍攝,隨著相機與器材的進步與普及,越來越多人想用拍攝影片的方式來記錄旅行! 不僅能最完整的捕捉旅程中的畫面與聲音,更能透過後製剪輯來重新詮釋每段旅程。

尤其隨著全世界疫情的升溫,雖然不能出國,但若能看著以前拍攝的旅拍影片,看看當時的景象、聽聽當時的聲音、重溫當時的回憶,真的很棒啊!

這篇文章會跟大家分享拍攝旅遊影片的事前準備、拍攝與後製剪輯教學,學習如何拍出好看、具電影感的旅拍影片!

一、旅拍事前準備

對於喜歡旅拍的新手而言,常常拿了一台相機就往外衝,到處拍,但因為缺乏事前的準備,不是腦袋空空,看到什麼就拍什麼,就是設備不足或不熟悉,拍了一堆不堪使用(抖動、失焦)或畫面普通的廢片。

因此,好的旅拍事前規劃能讓你在拍攝當下更清楚你要拍什麼,精準到位,而在後製剪輯時也能事半功倍,提升效率。

1.讓旅拍大神啟發你

一切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

再拿起你的相機開始拍攝前,不妨先看看其他人怎麼拍吧,尤其是那些旅拍大神!

YouTube有非常多的旅拍頻道都非常的厲害,可以提供你很多很不錯的拍攝與後製靈感喔!

Celine and Cynthia – 不只是旅行

誰不喜歡美女搭配美景呢~ 我其實一直都有在follow “Celine and Cynthia – 不只是旅行”,不過早期他們的影片質感較為普通,以紀實的Vlog為主,不過近期在看他們的作品,畫面與敘事方式真的有大幅度的成長! 越來越喜歡它們所拍攝的各大美景與精心的構圖與調色~

近期他們也開設了自己的線上課程「不只是旅行|教你拍出質感 vlog,用影像紀錄旅遊和生活」,非常適合喜歡到處記錄旅行的影像創作愛好者,可以大大提升你影片的質感喔!

Sam Kolder

Sam Kolder可說是個人最喜歡的旅拍大神,沒有之一!

每個畫面都非常的用心構圖,運鏡也非常自然順暢,每支影片都能帶領觀眾沉浸在他的旅程當中。

JR Alli

JR 是個僅20歲的加拿大攝影師,就已經擁有超過34萬的訂閱,而且每支影片都令人驚艷,尤其是他獨特的剪輯風格。有著豐富的轉場、霓虹燈效果和音效,但卻不雜亂,反而非常有沉浸感。

Beautiful Destination

探索星球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台灣旅拍頻道,曾經有幸與本人見過面,見識了他們拍攝的專業功力。能把台灣各地的景色拍得如此生動美妙,只能用嘆為觀止來形容了。(絕對值得更多訂閱吧!?)

另外,也可以多利用YouTube看看其他影視大師的作品,培養構圖、運鏡美感與技巧。

延伸閱讀:想自學剪影片?新手必看、必訂閱的「影視創作youtube頻道推薦」 

2.挑選適合的旅拍相機與器材

對於喜歡旅拍的人而言,最兩難的莫過於

“帶太多沒用到又重得要死;帶太少拍不出想拍的又後悔得要死”

因此,在打包你的旅拍相機與器材前,請先在腦中想一下這次的旅程,問問自己:

"這次的旅程會出現哪些畫面,我會需要用到那些器材?"

不妨先紀錄下你想拍的畫面大概會是如何,會需要用到那些器材?

以下幫大家整理了一個表格,讓你能夠針對不同的畫面做器材的準備

預期拍攝畫面建議攜帶的器材
自拍Vlog手機、自拍棒輕量相機搭配廣角鏡頭運動相機
人像拍攝為主標準焦段(35-60mm)或中焦(60-135mm)的定焦鏡
縮時攝影(Timelaps)三腳架
超級縮時(Hyperlapse)三腳架、快門遙控器
快速移動或奔跑運鏡穩定器運動相機
壯麗的鳥瞰畫面空拍機
水下畫面運動相機+防水殼
拍攝動物、鳥類等長焦鏡頭(>135)
夜晚畫面大光圈鏡頭、打光燈

當然,這只是幾個比較常見的配對供你參考,並不一定如此,也不限於此,你可以依照旅程會遇到的風景與人物自行安排規劃。

P.S. 若你還沒有一台適合拍攝影片的相機,歡迎參閱【2021】動態攝影相機推薦與10大選購指南! 拍YouTube、Vlog、旅行紀錄影片的最佳選擇

二、旅途拍攝

當你想好你要拍攝的內容,準備好攜帶的設備,就可以出發開始拍攝了!

"旅拍影片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能享受拍攝當下的樂趣,又能保留旅途中難忘快樂的回憶,並透過後製剪輯的創意與潤飾來重新詮釋這段旅程。"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盡情的享受拍攝的當下,不須太拘泥於技術層面,若反而變成壓力與阻礙那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為了拍出高質感甚至有電影感的旅遊影片,還是有一些必須注意的相機設定與技巧。

1.相機設定

(1)解析度設定

圖片來源:M43Video

解析度決定了畫面的精細程度,而目前最陽春的設備都至少能拍出720p了,近期的設備更是不斷推陳出新,可以拍攝2K、4K甚至8K

的影片。

越高的解析度代表越精細的影片品質,但當然也代表月大的儲存容量與月花時間的處理速度。

因此並不是越高越好,而是適合你的播放平台或電腦配備。以錄製1080p的影片一個小時,檔案容量約6、7G,但若錄製4K的影片,檔案卻高達30、40G,更不用說電腦配備要夠好才能跑得動。

若是一般Youtube平台或手機觀看,1080p就以非常足夠。

(2)幀率設定

圖片來源:Rene.E Laboratory

影片其實是由很多的圖片所組成,而幀率(Frame Rate)就是每秒記錄下多少張的圖片,幀率越高表示每秒紀錄的圖像就越多,畫面看起來會越像肉眼看到的感覺。

那到底什麼時候適合拍攝24、30、60FPS呢? 以下提供最簡單的分類

  • 若想拍攝電影感的畫面,則建議使用24fps(這是一般電影所使用的幀率),適合拍攝不須慢動作播放的風景或物體。
  • 若想拍攝自拍Vlog類型,也就是有人物說話、介紹的影片,則較適合30fps。
  • 若想拍攝慢動作畫面,則建議使用60fps或120fps,這樣後製剪輯時能保有彈性。

若想了解更多,可以觀看此影片:

(3)曝光設定

決定影片不光度的因素有三:快門速度、光圈及ISO。

簡而言之,

  • 光圈越大,進光亮越多,景深越小(成像清晰範圍越小),亮度越亮,反之亦然。
  • 快門速度越慢則進光亮越多,動態模糊高,亮度越亮,反之亦然。
  • ISO感光度越高,雜訊越高,亮度越高。

若你對於這幾個名詞還很陌生,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https://www.peiibo.com/%E3%80%90%E5%9C%96%E8%A7%A3%E3%80%91%E4%B8%80%E7%9C%8B%E5%B0%B1%E6%87%82%E7%9A%84%E5%85%89%E5%9C%88%E3%80%81%E5%BF%AB%E9%96%80%E8%88%87iso%E5%85%A5%E9%96%80%EF%BC%9A%E6%8B%8D%E7%85%A7%E3%80%81/

但若看完還是霧煞煞的話,沒關係,那就直接調成自動(AUTO)模式吧。

只是要注意在拍攝過程中,盡量避免不斷變換室內室外場景,或明暗變化很大(例如:面對陽光拍攝與背對陽光拍攝)的畫面,不然影片會看起來忽亮忽暗,很不蘇胡~

若想了解更多相機操作,可參考蘭諾的【如何使用任何單眼】光圈、快門、ISO、白平衡、MSAP、對焦 // 第一集

2.構圖與運鏡

構圖與運鏡是美感的表現,好的構圖能確保每個畫面都吸引人(即使是在靜止的畫面),而好的運鏡則能讓一整支影片看起來生動。

旅拍新手常見的的錯誤有:

  • 畫面切到頭或腳
  • 畫面沒有重點
  • 沒有水平

而要改善你的畫面構圖,請記住最基本的構圖三大法則:

(1)盡量讓拍攝物佔滿畫面

除非你要特別強調周邊景物或是創造渺小的感覺。不然請盡量將鏡頭拉近或站近你想拍攝的重點,別讓閒雜人等或其他不重要的事物影響觀眾的注意力。

錯誤示範:重點不明確,觀眾容易分心失焦,情緒張力不足。
正確方法:聚焦於兩位小朋友淨灘,連汗水都拍到了
更能引起觀眾情緒共鳴。

(2)三分構圖法

把重點放在線上或點上,例如地平線、人眼。另外,若拍攝人像時,請在他望向的方向預留空間(lead room) 。

(3)創造景深

也就是適時地在拍攝時尋找近景、中景及遠景,讓畫面產生立體感與深度。

其他構圖方法可參考這個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hsw9e-jg

至於運鏡,真的是一門大學問,這裡只先挑前5個新手必學的運鏡技巧,不管你是使用手機、相機還是空拍機,都非常實用喔!

  • 拉近(push in): 適合用於開場或進入新場景,可以是拍攝時向前走靠近主景,或調整焦距拉近物體,或者也可以是空拍機向前或向下移動(如”奇苗美栗”影片中開頭的部分/ 或1:55-2:08都是不斷地使用拉近運鏡,創造出不斷前進、抬升的情緒)
  • 拉遠(pull out): 適合用於結尾或想製造慢慢揭幕新事物的感覺。(如”奇苗美栗”影片中結尾4:47-5:00的部分)
  • 平行或環繞(parallax or orbit): 跟隨主要拍攝的主景,而前景或遠景移動,可創造聚焦主角的效果。(如”奇苗美栗”影片中1:39-1:41/ 2:12-2:30的部分)
  • 向下/向上轉動(tilt down/up): 就是鏡頭在拍攝過程中向下/向上移動,營造出揭露的感覺,通常適合用於過場或接露新場景。(如”奇苗美栗”影片中2:55-3:02的部分)
  • 接露(reveal): 拍攝主景時故意先用前景擋住,再慢慢橫移接露主景;或是利用後製透過遮罩的技巧從一個畫面接露至另一個畫面。(如”奇苗美栗”影片中1:44-1:48/ 3:34-3:40 / 4:26-4:35的部分)

2.畫面穩定度:

“不要以為你小小的手抖沒關係,在觀眾眼裡可是地震啊!”

旅拍影片常常會需要移動,所以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晃動,一旦畫面晃動,不管拍的多漂亮,都會讓觀眾感覺不舒服與不專業(除非是故意想傳達緊張、刺激的感覺。)

那要如何讓拍攝畫面不晃動呢? 以下提供幾個方法

(1)手持行走姿勢

最便宜,但需要練習。若你的口袋不夠深,還沒錢買高級五軸防手震相機或穩定器,那就把自己訓練成穩定器吧。

忍者步伐(Ninja Steps)是拍攝影片時很常用的行走方式,想像自己是個躡手躡腳的忍者,手軸夾緊、膝蓋彎曲、重心放低、以腳跟先著地的方式行走,就能增加畫面的穩定度了!

可參考影片中1:30的動作。

(2)相機內建穩定

Lens Rentals | Blog
圖片來源:www.lensrentals.com

隨著科技的進步,許多相機現在都已經配備三軸、五軸影像穩定技術,讓拍出來的畫面能夠減少手震,但是,畢竟相機本身的穩定度還是有限,頂多減少走動時的晃動,若你拍攝的畫面要邊跑邊拍,那還是考慮買個手持穩定器吧!

(3)手持穩定器

若你想拍出動感又穩定的畫面,手持穩定器絕對是必備器材。不管是使用手機還是相機,市面上都有各色各樣的穩定器,可以大幅的減少拍攝時的晃動。

那麼,要如何挑選適合的穩定器呢?

可從以下五個面向來做考量

  1. 預算
  2. 重量
  3. 可動角度
  4. 續航力
  5. 操控性

影創實驗室推薦以下知名的三軸穩定器品牌: DJI大疆、Feiyu飛宇、Zhiyun智雲

之後會再針對手持穩定器做完整的介紹與比較。

(4)運動相機

現在市面上較有品牌的運動相機都已經必備電子穩定功能了,例如GoPro Hero 8 主打的 Hypersmooth或DJI OSMO Action 主打的 Rock Steady,都能拍出非常穩定的畫面。

若你的旅拍會包含許多運動畫面甚至極限運動,那運動相機就非常適合你。

但要注意的是,運動相機共同的缺點是

  • 廣角,拍不出中長焦段的畫面,不是合拍遠景特寫
  • 光圈較小,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拍攝畫質都不會太好看,不是和夜間攝影。

若想拍出有景深、電影感的畫面,還是建議使用相機。

(5)後製穩定

若你已經拍完後才看到這篇文章,那唯一的方法就是使用後製剪輯軟體來穩定處理,Premiere Pro及AE中的變形穩定器 (Wrap Stabilizer)或AE的Stabilize Motion工具都可以修正畫面的晃動,但是畢竟是修正,畫面可能會比較不自然。

後製剪輯

“如果拍攝是買菜,後製剪輯就是煮菜,好食材也要配個好廚藝,才會色香味俱全。”

後製包含了剪輯、特效、字幕、調色、輸出等內容,可說是整部影片創作至關重要的步驟。你所有的努力(包含上述所說的事前準備與現場拍攝)都會在後製被呈現出來。

1.挑選適合的影片剪輯軟體

很多人其實喜歡拍影片,但是卻懶得後製剪輯,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剪輯軟體不熟悉,所以挑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影片剪輯軟體很重要。

市面上有很多免費或付費的剪輯軟體,各有優劣,但最重要的還是挑一個你最上手,最符合你需求的剪輯軟體。

至於如何挑選適合的影片剪輯軟體? 這裡提供幾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1)用途:想拍什麼樣的旅遊影片? 

我大致歸納為兩類:

  • 紀錄式旅拍影片:純粹紀錄旅行的點點滴滴,以真實呈現為主,類似一般的vlog形式。後製剪輯的需求較低,可能只須基本的剪接與上字幕,頂多加一些現成的模板特效與轉場。適合基礎的剪輯軟體如:威力導演、iMovie等
  • 電影感旅拍影片:除了記錄旅行外,更想透過影片來傳達現場以外的氛圍,讓觀眾感覺在看MV或微電影。後製剪輯的需求就比較高,包含調色、快慢動作的精細調整等。適合中高階的剪輯軟體如:Premiere Pro、Final Cut Pro

若你已經是Premiere Pro的新手使用者,可參考此篇

(2)剪接工具:想用手機還是電腦剪影片?

  • 手機:隨拍隨剪、隨剪隨發,方便且容易上手,通常適合剪紀錄式的旅拍短片,發發IG或FB現動,但若想要呈現電影感的旅拍影片,還是用電腦吧!
  • 電腦:雖然不能像手機一樣隨時隨地剪輯,但螢幕大、功能多,剪出來的效果普遍還是會比手機好的。

2.剪輯方法:怎麼剪得又快又好?

“拍片一時爽,後製火葬場”

往往拍攝時拍得很高興,什麼都拍,但在後製剪輯時,卻要面對龐大的素材量,頓時真的會不知從何下手。

要如何剪得好又剪得快呢?

若你是對於剪輯完全沒有頭緒的新手,可以先閱讀如何自學影片剪輯? 給初學者的3個建議

若你正在考慮選擇什麼管道學習影片剪輯,可以參考影片剪輯怎麼學?4種學習管道優劣大評比!

若你已有剪輯經驗了,那接下來這三個原則絕對能提升你的影片吸睛度:

請記得,影片創作是減法藝術,是創造情緒的藝術,是用畫面說故事的藝術

(1)減法原則

越多並非越好,新手最長犯的錯就是什麼都想留,把影片剪得落落長,歹戲拖棚。越長通常也代表越久的剪輯時間,剪到後面很有可能會失去耐心。所以請先分類、挑選素材,只放旅程中最精彩片段就好。

(2)創造情緒

好看的影片通常都能激起觀眾的情緒,產生共鳴,所以在挑選影片片段時,可以挑選看了會”有感覺”的畫面,例如:大叫、大笑、跳躍、張開雙臂等。

(3)故事性

故事性可以讓觀眾沉浸你的旅程,好像陪你一起玩了一趟一樣。

而我想這個影片故事性脈絡你國中寫作文時就已經知道了,基本上就是遵循起承轉合的脈絡來進行,這五個步驟分別為開場(Introduction)、上升動作(Rising Action)、高潮(Climax)、下降動作(Falling Action)、結尾(Resolution)

圖片來源: https://www.derek-lieu.com/

讓我用”夢想基隆”這支影片來作為這五步驟的解釋範例

  1. 開場(Intro):開場,它是觀眾的第一印象,為你的影片背景、風格營造定調。

因為是觀眾第一印象,開頭必須有一個"吸引人繼續看下去的亮點",有沒有吸引人是很重要的!

平均來說,決定觀眾是否會看完整支影片的關鍵在前六秒,如果開頭就很平板乏味,是很難讓人有繼續看下去的念頭喔!

通常,可以是一段吸引人畫面或文字,或介紹影片的場景或人物。以我的影片為例(一開始畫面呈現了,床上手機與一段文字“叫醒你的不是鬧鐘,這時鬧鐘響了搭配叮的一聲,手拿起手錶與手機,文字轉變為“而是夢想”,讓觀眾眼睛為之一亮,心中產生好奇 夢想是什麼? 你打算去哪裡?)

  1. 上升動作(Rising action):第一段開頭所要表達的內容,你可以利用這段加以敘述,讓人更加了解你第一段開頭想表達的內容或目的。(運用快速的步調與運鏡,準備器材,啟程出發,來表達為了夢想啟程的衝動)
  2. 高潮(climax):在影片中最特別、令人意想不到的精采過程。(圍繞主角旋轉,最後進入鏡頭,帶領觀眾一起進到夢想當中,觀看我想拍攝的畫面與拍攝時的樂趣)
  3. 下降動作(falling action )(不一定需要):可以是承接高潮與結尾的過度片段,用以緩和與轉換情緒。(從小弟弟滑下溜滑梯,轉為畫面較平靜的風景,作為轉到結尾咖啡廳的過度。)
  4. 結尾(resolution):讓人有結束的感覺。可以用一個音樂的結束點,畫面的放緩或停頓來結束,或者可以是一段文字。(以咖啡廳悠閒吃冰作為整個旅程的結尾,讓人感到滿足與幸福,並用剪影效果與一段文字作結,讓觀眾能清楚知道影片已經要結束了。)

結論

其實,要製作旅拍影片,最重要的還是享受旅程與拍攝當下,並且做出自己喜歡的影片。不管你使用什麼相機或器材,拍攝經驗與技術純不純熟,只要專注過程,從每一次的旅拍中學習。

踏上影創之路並不是單一道路,也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在過程中不斷進步與探索新的技術、技巧與發揮創造力,你絕對能在影創道路上做出別具意義的影片!

延伸閱讀:

在〈【2022】旅拍影片終極教學攻略-新手必學事前準備、拍攝、後製剪輯觀念大公開!〉中有 9 則留言

  1. 超多乾貨的一篇文章,隊很不會攝影的我學習到好多,可能現在很多人都會需要學到的技能~畢竟現在自媒體越來越多

  2. 我也很喜歡旅拍並做成影片 但我的程度很淺
    版大的影片拍攝及製作手法 給了我很多靈感 學習到很多
    謝謝分享優質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